无锡体育公园,无锡体育场

  
最新资讯
BCO模式:活了,火了!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4-11-20 | 2899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锡市体育场馆创新经营系列报道(上)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体育场馆数量逐年增加,部分为大型体育赛事而兴建的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状况堪忧:一方面,政府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场馆维护;另一方面,场馆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导致收益困难。长此以往,一些场馆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
  无锡市体管中心下属的大型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射击射箭馆、中央健身公园等多个设施先进的场馆资源。自2005年以来,这些场馆没有拿财政一分补贴,全部保持正常运转;场馆不仅满足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需要,还为市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成功破解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困难这一难题。
  政事分开机制创新
  2005年起,无锡市在社会事业领域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组建无锡体管中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体管中心对所属国有资产享有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体管中心成立后,又进一步实施了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两权分离”改革,将所属场馆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场馆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场馆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对相关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管理最常见的做法是:建一个大型场馆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由于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经费、场馆的日常维护和大型维修费用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且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单位没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再加上专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使得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滞后,这导致收支难以平衡。
  作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平台的国有独资公司成立后,无锡体管中心所属体育场馆新进人员不再有事业身份,全部实行聘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个人贡献与薪酬挂钩,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追求效益坚持公益
  无锡市属国有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可概括为BCO模式,即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Build)、由体管中心代表政府出资人负责监管(Control)、由场馆运营管理平台负责经营(Operate)。
  无锡市属国有体育场馆由企业负责经营后,全部实行“全民健身全年无休”的工作制度,主动延长场馆开放时间,同时充分挖掘无锡的体育健身市场,利用错时调价充分提高场馆利用率,开发体育培训市场,吸引体育健身消费,实施体育场馆标准化管理,目前体育中心的游泳馆、羽毛球馆已成为群众的健身乐园。场馆运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营销中也大显身手,每年有百余场的赛事、演艺、会展和群体活动落户各大场馆,企业在举办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和会展上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在充分消化每年三四千万元高额运营成本的基础上略有盈余。
  作为公共体育设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也是衡量场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无锡体管中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否保障场馆的社会效益?“坚持公益优先是国有体育场馆运营的基础”,无锡体管中心主任唐加俊给出明确回答。唐加俊说,“我们通过向场馆运营管理公司下达公益性活动和服务计划,制定经营性考核指标,并对其进行绩效考核。我们要求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前,首先要保障社会效益。据统计,2008年以来,无锡新体育中心、体育公园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百余场群众体育活动,接待健身休闲和参与各种活动的群众近千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优化服务赢得口碑
  无锡体管中心下属场馆运营管理平台——无锡市博威体育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旬春介绍,无锡新体育中心10万平方米的中央健身公园全天候向市民免费开放。新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体育馆、网球馆的健身收费也确保在同等服务标准上,做到全市价格最低。各场馆深入开展“金牌服务”活动,不断完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主动延长场馆开放时间,体育馆、网球馆平均每天开放12小时,游泳馆每天开放17小时;构建以中低价消费为主、VIP会员消费为辅的全民健身消费体系,注重服务过程的互动性、服务质量的全面性,为前来健身休闲的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解决夏季健身场地的供需矛盾,积极采取“价格引导、错时健身”的措施,并免费提供拖鞋、沐浴露、洗发水、电吹风、茶水等惠民服务。一流的场馆设施和一流的惠民服务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场馆好不好,健身群众说了算。
  已是深秋,无锡体育中心的游泳馆、羽毛球和乒乓球场馆人气依旧,羽毛球场地甚至需提前一天才能预约到,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如今,这些场地管理已有一套成熟的标准模式,无锡体管中心又将目光投向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学校体育场馆……(中国体育报 杨天婴、丰佳佳)
 
相关评论
强化产品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委于去年10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八部委意见旨在解决群众体育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变部分场馆资源闲置浪费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大批体育场馆拔地而起,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多了,质量高了。然而,大型场馆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好地运营、经营也同时成为焦点。多年以来,社会各界,尤其是体育部门、场馆管理部门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不断寻找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办法,以求更好地解决大型体育场馆运营这一世界性难题。
  八部委《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出台后,各地认真贯彻,努力探索,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做法。
  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的理念和做法,在体育场馆业内有着较高的评价,他们的经验给人以许多启示。
本文成文之时,恰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学习《意见》,催人奋进,在我们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盘活场馆资源的进程中,必须强化产品意识,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无锡的做法也是一个生动的注脚。

跨界合作:解决两个难题!
无锡市体育场馆创新经营系列报道(中)

   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无锡市体管中心)实施市属国有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改革后,成立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在实现体育系统内体育场馆的良性运转后,无锡市体管中心又将目光投向以学校为重点的社会体育场馆,运用输出管理服务的方式,解决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难的问题,扩大了体育惠民服务的辐射半径,进一步提升了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规模,满足了更多民众的健身需求。
  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市民觉得健身休闲的空间太少,另一方面,大量的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甚至处于闲置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矛盾现象,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有两种:一是从供给角度加以解决,二是从管理角度加以化解。这次无锡人选择了从资源管理角度切入,通过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公共服务合作”、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跨主体合作机制,盘活既有的体育场馆存量,依托场馆利用效率的提升来解决场馆空间不足的矛盾。
     2012年,无锡市锡山区老体育馆拆除以后,锡山区体育部门一直在思考如何弥补场馆空缺的难题。与此同时,地处锡山区的江苏省天一高级中学正与教育部门领导会商,如何解决天一中学体育馆运营管理的难题,如果场馆仅面向师生使用,场馆利用肯定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势必形成场馆资源的浪费,但是对外开放,学校又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每天不菲的水、电、气、人力成本支出也会给学校带来不小压力。
     显然,体育部门愁在“场馆资源相对不足”,教育部门愁在“场馆资源无人管理”。分开看,两个部门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整体看,两个部门换位变通,各自发挥优势,场馆依然归教育部门所有,但是交由体育部门运营管理,双方优势互补。无锡市体管中心下属场馆运营公司领导找到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提出委托经营的合作模式。即学校提供场馆,体管中心下属运营管理公司派专业团队负责体育馆及游泳馆的运营,在满足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实现场馆对外开放。场馆的水、电、人力、场馆维护开销由公司负责。
      据沈茂德校长介绍,合作两年来,学校场馆得到充分利用,得到学生及群众的一致好评,“选择与体管中心下属的场馆运营管理公司无锡市天健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到它是权威的国企,以社会效益优先,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属性与学校场馆特色相吻合。现在天一中学体育馆区域有两扇大门,第一扇大门朝着校园为学生开,第二扇大门朝着马路向社会开。由于合作的前提是满足学校教学,学生上课时间场馆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教学时间向社会开放的第二扇门就暂时关闭,这样就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在学生的游泳课有专业的游泳教练负责培训,家长和学生反响非常好。到了晚上、周末及寒暑假期间,第二扇大门就打开,满足周边群众的健身需求,很多校园周边的居民特意打电话来问我能不能打折,我说这事儿你得问管理公司,现在都是正规管理了。”沈茂德说。
     通过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公共服务跨界合作”机制,实现了场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场馆使用在满足学校需求的同时回归市场,既解决了场馆资源不足和运营管理缺乏的两个难题,又实现了节省政府财政再次投入场馆新建和巨额补贴场馆运营的双重目的。目前,这种体育部门“公共服务跨界合作”机制已经在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省天一高级中学、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无锡市广勤中学等多个案例中得到复制推广,受到当地政府、学校、社区、周边市民的一致好评,取得非常好的实践效果。
“将国有场馆运营模式的成功实践向社会体育场馆渗透,不断扩大市属国有大型体育场馆优质服务的辐射半径,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无锡市体管中心下属国有体育场馆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还有意向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无锡市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市渔港实验小学等单位输出管理。”


各方评说谋发展
无锡市体育场馆创新经营系列报道(下) 
无锡BCO模式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各方人士又是如何看待?
  多元化齐探索  整合发展格局
  无锡体管中心所在的江苏省在加强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成绩斐然。除无锡体管中心场馆运营管理的BCO模式外,还有以五台山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模式,以南京奥体中心、常州奥体中心为代表的公司化运营模式等,形成了多元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据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颜争鸣介绍,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继续深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新模式,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发展。同时,在提升服务、深化合作、扩大平台上下工夫,实现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化、现代化、集聚化,推动形成新的体育场馆集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场馆整合发展能力和综合效益。“无锡在标准化、现代化方面工作做得不错。”颜争鸣说道。
  树立大体育观 打造专业团队
  同济大学MPA中心主任周向红教授及其团队从2008年开始观察和研究无锡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BCO模式”。“BCO模式其本质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通过机制创新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无锡模式优越性在于解决了现行管理体制内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困境,通过制度设计清晰了所有权、经营权的边界。”周向红认为,无锡BCO模式的成功探索为体育场馆运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大体育的格局。从宏观层面,需要确立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根本目标,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导体育产业布局;从中观层面,优化和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服务业比重;从微观层面上,鼓励体育产业组织市场化运作。二是有专业的运营团队。无锡体育场馆能够运营得好,和它有一批具有管理经验、市场眼光的运营团队是密不可分的。三是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系统的培训。制度化管理和系统的培训使员工从体育人向职业化转变,有效提升了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发挥企业优势 盘活场馆资源
  由事业单位管理转为由运营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是无锡BCO模式与传统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最大的不同。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运营管理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认为,无锡BCO模式与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具有对外、对内两方面优势。
  对外,场馆运营平台——公司更有灵活性。公司是市场的独立法人,可以与社会积极合作,把场馆变成市场要素。有场馆做基础,公司可以投资引进赛事,可以开展活动、办俱乐部。
  对内,企业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化管理制度的建立,与经济效益挂钩,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得到更好发挥。
  扩大服务功能 走规模化道路
  无锡市体管中心与学校体育场馆合作,以“管理输出”的方式实现多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大大增加了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供给。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表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在相关法规中已有涉及,全国各地也以不同方式进行尝试。但从目前状况看,学校对体育设施只是向社会开门而不是开放,存在责任划分、安全隐患、场馆损坏等问题。无锡体育与教育部门跨界合作,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学校体育场馆由专业化团队运营,能够对场馆设施进行专业维护,并确保运营安全;其次,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团队提前介入,在学校体育场馆改造之前,就进行一系列的规划措施,为日后开放做了提前准备;最后,可以保证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放,以低廉的收费最大化利用场馆资源满足周边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目前,欧美等体育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委托运营是较为常见的管理方式之一。可以说,无锡BCO模式是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
  南京体育学院教授王进认为,“跨界合作经营”解决了群众健身的三个难题。第一是解决了“想健身”的问题,通过开发学校体育设施,激发学生和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引导群众养成健身习惯;第二是解决“哪健身”的问题,通过运营学校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第三是解决“能健身”的问题,通过专业化运营团队运作学校体育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中国体育报 杨天婴丰佳佳)
 
相关评论
只要想走,路总会有的  
   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问题,曾在2014年武汉体博会上以论坛形式被深入讨论,当时与会者众多,座无虚席,可见这个问题在体育产业从业者心中的分量。
  无锡体育场馆运营经验很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对于体育场馆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往公共体育场馆往往被认为是体育部门的一级事业单位,对于政府的资金和编制压力较大,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用于场馆的市场经营总有许多掣肘。
  无锡的经验启示我们,公共体育场馆是各级体育部门负责的国有资产,这个资产必须用于公共,服务人民。用好这个资产就需要经营,而大多数场馆都可以放手给市场去运作。企业化经营是必然趋势,也是场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无锡的做法最大的突破还是敢于打破旧有格局,敢于从自身变革做起,更新观念,在改革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抱怨某些事情路途艰辛,道路曲折,等扶持,等政策似乎天经地义。无锡的做法再一次告诉我们,方向明确后,行动最为可贵,只要想走,路总会有的,而且就在脚下!(杨天婴)


    
  
健身指南
活动项目